查看原文
其他

远近高低各不同:农家乐发展的地域空间格局

耿虹,李彦群等 经济地理杂志 2021-09-21

农家乐是农村向城市居民提供一种可以回归自然、亲近自然、体验农事活动的休闲旅游方式,也是一种依托乡村自然、人文景观环境兴起的乡村旅游服务业。中国农家乐发源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四川省成都市郫县,早期农家乐以吃农家饭菜为主要活动,而后随着游客需求的演变,逐渐推动“农家乐”从单一功能向吃、住、行、游、购、娱等复合型功能转变。

彭州市小鱼洞镇冷水鱼农家乐

在乡村旅游推动下,大城市周边地区农家乐快速兴起,成为一项集休闲、观赏、体验、民宿、婚庆、美食、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旅游服务产业,包含诸多以农村家庭为基本接待单位、以城市居民为目标消费客源,以体验式农事活动、观赏性农林景观、休闲式农村食宿为核心的乡村旅游活动。由于客源具有近地性特征,城市居民消费能力强,消费指数高,因此发展前景广阔,能够有效带动多种类型的经济发展。

农家乐业态的组成元素

 依据农家乐发展政策、经营模式及其发展规模可以将农家乐划分为“自主萌芽(1986-1991年)-规范发展(1992-1999年)-高速提质(2000-2012年)-转型升级(2013年-至今)”四个阶段。近年来,我国农家乐发展迅猛、劲头强,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发展类型的迭代更新与升级,正所谓“远近高低各不同”。

农家乐发展类型迭代及其主要特征

资料显示:2017年起我国农家乐总量己突破200万家,乡村旅游收入达到7400亿人民币。农家乐产业已然呈现“井喷式”增长的景象、演变成大规模产业集群,并在我国的东、中、西部地区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差异化发展格局。因此,我们选择了同属于我国中纬度地区的浙江、湖北、四川三个省份作为东、中、西三个区域板块,对研究样本进行抽样比较分析,相关成果刊发于《经济地理》2019年第11期。

原文请到中国知网下载


在空间分布类型方面:四川省农家乐凝聚指数最高,浙江省次之,湖北省凝聚指数最低,但三地差距较小。事实上现阶段我国各省市农家乐多表现出空间凝聚状态。这种集聚的内生机理在于农家乐作为乡村旅游产业的微小经济单元,既具有一定的外部旅游资源依赖,也具有内部自集聚的空间依赖性。

三省农家乐最邻近指数计算结果

在空间分布格局方面:四川省农家乐集中在川中和川东平原地区。湖北省农家乐在武汉市、宜昌市和襄阳市及三市周边地区形成点状高密度分区且具有辐射效应。浙江省全省内的农家乐分布密度均较高,并形成以湖州市安吉县为主核心,宁波、温州局部地区为副核心的多核心发展格局。

三省农家乐空间分布核密度分析

在空间均衡方面:川、浙两省农家乐在市州域层面分布相对均衡,而湖北省在各市州之间分布并不均衡。


面向不同地域农家乐的分析结果显示,尽管三省农家乐均呈现凝聚型空间分布状态,但在空间分布格局、均衡指数等层面仍然存在一定省际差异。相关研究证实地域政治、地理、经济、文化等不同因素差异对农家乐空间分布会产生特定影响。

在政策环境方面:城乡经济业态的可持续发展高度依赖政策决策环境及其制度供给。农家乐作为涉农产业,在惠农政策的支撑驱动下,表现出显著的政策导向集聚效应与空间分布特征。综合梳理三个省农家乐的相关政策文件发现,农家乐政策对于省内农家乐产业发展均表现出显著的政策驱动效能。

在经济水平方面:农家乐作为一种新旅游经济,高度依赖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平台作为服务支撑,因而与地域经济水平存在一定关联,四川、湖北和浙江省省域经济水平和农家乐数量之间均呈现出正相关关系,表明地域高经济水平发展是农家乐规模扩张的基础。

在设施条件方面:源自于农家乐的旅游产品属性与区域交通可达性、公共服务便捷性等功能需求,不同省市农家乐对区域交通、公共服务等设施均表现出一定的外部依赖特征。研究发现农家乐集中分布于交通缓冲区范围内、农家乐布点与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网络具有显著相关性,推断农家乐具有一定的交通设施依赖,良好的服务设施配套能有效支撑农家乐发展。

在地理空间方面:农家乐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生活特征上的经济形式,对自然地理空间环境具有一定要求。综合来看,山脉与平原地貌的交错地区较易出现农家乐集中分布的现象,其一是因为城市空间向此地区拓展受限,作为“边缘空间”,各类城乡功能要素集聚,为农家乐自由发展提供了沃土。其二是邻近山脉迎风坡的平原地区气候湿润且宜居,土壤肥沃易于耕种和灌溉,对于农事生产活动提供了便利,并进一步催生了农家乐的发展。

在资源禀赋方面:丰富的旅游资源往往是乡村旅游产业集聚的重要动因,尤其是在农家乐发展早期,更是表现出显著的旅游资源依赖,区域旅游资源所在地成为早期农家乐的发源地之一。现阶段农家乐趋向区域网络状均匀分布,但总体上仍呈现出邻近景区等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旅游资源丰富地区成为农家乐集聚的温床。


通过综合对比四川、湖北、浙江三个省份的农家乐空间特征、经营模式和发展规律,揭示了 “农家乐”作为一种地缘经济业态,具有显著的地缘差异,而这种差异则源于地缘经济、生态及社会环境的不同。以浙江省为代表的东部区域农家乐是快速城镇化发展下的乡村业态适应性调整结果,表现为市场运作下的规模经营模式和块状集聚分布;以湖北省为代表的中部区域农家乐是传统乡村生活性服务业的迭代更替结果,以小家庭自营模式为主并呈现点状集聚分布;以四川省为代表的西部区域农家乐是新经济业态转型发展结果,表现为小规模、组团式的集体经营模式。

三省农家乐差异化发展总结

农家乐经济作为新型乡村旅游发展的典型业态,理应成为我国新时代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的重要抓手。对于政府而言,推进农家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实现稳定的政策制度供给、提升区域交通路网密度、完善服务设施网络化配套,重点扶持有基础的乡村发展农家乐经济,积极鼓励培育高端化农家乐品牌,推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农户而言,应推动传统农家乐经营形态向市场化运作的高端化、规模化运营转型,以提升农家乐经济的经营绩效。

农家乐,尽管当下受到了疫情的影响,但我们相信,你的明天会更好!



作者信息



耿虹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城市规划系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小城镇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城乡规划理论与设计、镇村发展与小城镇建设。多年来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及重大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教育部、住建部、湖北省等规划设计项目奖项30余项。



李彦群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城镇与乡村发展。



范在予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发展与小城镇建设。





扫描二维码进行关注

我们一起,携手共创

中国经济地理学的美好未来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